自汗、盗汗的患者,盲目滋补,很容易导致病
症的进一步加重。
宋代官修中医药典籍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四有云:“肾劳则虚,虚则汗出”。这句话的意思,大概是这样的:过度使“肾”遭受劳顿,容易导致“肾”的虚弱,“肾”一旦出现削弱,就很容易导致汗液的过度排泄。
后世以“滋补”治疗自汗、盗汗等“虚汗”病症,或多或少,都与援引《太平圣惠方》的这一观点。
实事求是地讲,通过“滋补”的方式,相当一部分患者朋友的自汗、盗汗病症,确实得到了一定的缓解。不过,还是有一些患者朋友,通过“滋补”的方式,自汗、盗汗症状,非但没有缓解,反而还出现了进一步加重的情况。
说到这里,一些患者朋友可能会问:自汗、盗汗等“虚汗”病症,采用“滋补”的方式进行治疗,为什么有些患者出现缓解?有些患者反而出现了加重?
要想解释这个问题,还得从“滋补药物”的性味和“虚汗”病症的特殊性说起。
据了解,绝大多数“滋补药物”,例如,人参、鹿茸、虫草等,性味通常都温而偏燥。自汗、盗汗等“虚汗”病症,按照患者体质的寒热分类,可以分为“寒而多汗”和“温而多汗”两种情况。
“寒而多汗”的患者,通过服用温燥的“滋补药物”,如同日出冰释,使寒性体质得到温煦,“寒而多汗”的情况,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;“温而多汗”的患者,通过服用温燥的“滋补药物”,如同火上浇油,使温性体质进一步加重,“温而多汗”的情况,非但得不到有效的缓解,反而容易出现进一步的恶化。
因此,存在自汗、盗汗等“虚汗”症状的患者朋友,切莫私自服用“滋补药物”,以免“药不对症”,反而容易导致“虚汗”症状的进一步加重。